□ 费 平
“每一件试穿过的衣服,母亲都会先细细地检查一下有没有沾到头发或灰尘,再梳理得整整齐齐,用衣架撑起来,很难为情地双手交还给店员。这细微的一举一动,让我顿然觉得母亲身上有太多可贵的东西,那是一个紧贴大地的农民身上高贵的品质。农家出身的我,大概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这样的敬畏和坚守。我仿佛突然间明白了,人为什么需要回乡。回乡,是为了不让在他乡走丢自己。”这是新锐作家魏丽饶最近出版的散文集《醒梦》分享会上,我朗读的一个片段。该书有诸多情节让我感动,尤其这段,字里行间充满对母亲这个一辈子“紧贴大地的农民”所表达的深深敬意。
魏丽饶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八届冰心散文奖获得者。《醒梦》是她继《净土》《从一个故乡到另一个故乡》之后,以流动人口视角书写故乡系列的第三部散文作品。这部作品与前两部作品不同的是掀开了故乡在远行者心中的“白月光”面纱,深度探索故乡与他乡之间隐秘而结实的内在依存关系,诠释了回乡的意义。故而在这次新书分享会活动现场,她向读者们回顾了《醒梦》背后的创作故事,讲述她是如何在生活中捕捉到笔下的人物、发现并书写蕴藏在这些平凡人身上的光芒和力量,向大家展示一幅朴素温馨、人间良善的生活图景。
全书由四辑60篇散文组成,无论第一二辑的“醒梦”“钩沉”还是第三四辑的“散章”“疏影”,作者用深情、克制、热烈而又冷静的笔触,记录远行途中一次次对故乡的凝望、敬仰与反刍。即使离开故乡多年,作者始终认为故乡是一个醒着的梦,更是岁月深处的一束光,不管在何时何地,家乡都照着她回家的路。哪怕想起一帘山药豆、回忆三个小球友或是曾经窗台上的喜鹊,都是故乡给她抹上了厚土般的底色。这底色,是诗意在心里氤氲;是情怀在血脉发酵;是让生活的真相在青春所在的地方向读者虔诚袒露;从而在故乡的人情事物上诠释她在他乡安身立命时的拼搏与坚守。作为一个凡人,她是落在浩瀚岁月里的“尘”,是一条游在他乡的“鱼”,没有谁把这“尘”在芸芸众生中淹没,把“鱼”从人世的河流中捞起,否则那就是动了她的乡愁,半夜里想起都会哭。因为,他乡的梦,总会在故乡醒来。
《醒梦》意境深远、感情充沛、语言质朴、直抵人心。“我也是我故乡的客人”,作者称自己“是缀在故乡枝头的野果,跌跌撞撞走向远方”。所以该书告诉读者:一个人只有尊重自己的过去,才能更好地经营未来;只有敬畏故乡,才能在他乡安然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