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记者 王志莲 图/资料
上海市徐家汇街道社区学校常务副校长、徐家汇学生社区实践指导站副站长许嘉雯荣获第六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工作者,在38年的教育工作中,许嘉雯老师坚持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不懈努力,特别是近十年间,放弃寒暑假休息,带领教师和社区志愿者团队,为广大未成年人走进社区开展社会实践提供服务。
统筹协调盘活资源 做活项目建好队伍
2012年,作为上海市首批、徐汇区第一家指导站,在徐家汇街道的支持下,许嘉雯老师创造性地提出了“1+X”的建站模式,设立社区场馆、企业、学校、居委、社团以及民办机构等近30个指导点,制定指导站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规章制度,以“统筹协调、盘活资源、做活项目、建好队伍”为主要任务,形成“党政统筹领导、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的运行机制,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管理育人的体制机制。建站八年来,通过发布活动指南,组织社区未成年人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吸引了社区95%以上未成年人的参与。顺应本市教育综合改革,2015年指导站挂牌成为上海市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以来,与18家高中学校签约,发布岗位92次,2400位学生8000人次参与了志愿服务公益劳动。
以文化人以德育人 提升课题质量价值
实践中,许嘉雯老师坚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为主线,注重发挥好区域传统文化、注重“非遗”传习,注重名家传艺,以课程化项目开发创新未成年人社区实践服务品牌。编印社区历史文化学习手账,让未成年人在行走学习中传承红色基因;组织1000名学生参与“唱响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新时代”的童谣传唱活动;组织高中学生把徐家汇的历史文化绘本故事制作成课件进小区宣讲;将非遗上海说唱校本课程送进校园,形成辖区小学特色项目;带领高中学生与上海电力科普体验中心合作编写《生活中的电》系列学案,作为未成年人进馆自主学习的教材;支持高中学生探究性课题成果为社区教育服务,提升课题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优化课题的价值和社会效应。设计《高中学生志愿服务公益劳动进小区指南》折页,组织指导老师小分队集体备课,制作课件,为全体高一同学作岗前集体培训。
理论扎实交流广泛 注重实践教学结合
近年来,许嘉雯老师牵头组织全区指导站研究室,开展指导站建设的实践研究,曾多次为上海市松江区、崇明区、浙江杭州下城区等作指导站建设方面的培训讲座,连续三期在市级指导站培训中提供实务讲座,两次在东方广播电台介绍指导站的育人功能和活动项目。同时,她直接参与市文明办、市教委《上海市学生社区实践指导站建设与发展研究》课题研究,负责起草《上海市学生社区实践指导站评估指标》,参与制定《上海市示范性学生社区实践指导站创建指标》,承办《行知上海 探寻社区——上海市学生社区实践指导站优秀案例荟萃》一书的汇编。
许嘉雯老师曾荣获第三届上海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工作者;带领指导站设计、实施的《徐光启科学思想探究与宣传》项目荣获上海市“中华传统文化进社区”宣传教育优秀项目奖,《说出你的名字——家庭教育中的传统文化传承》项目荣获2017年上海市未成年人暑期优秀活动项目;2019年“行知上海 礼赞中国”上海市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风采展示中,徐家汇指导站荣获一等奖。许嘉雯老师牵头实施的2019年市级重点项目《学生社区实践指导站创新项目设计的实验》获得了上海市社区教育实验优秀项目。